时间:2022-09-06 11:18:01 | 浏览:4429
罗定三月,春意盎然,又到踏青赏花的好时节。
西安市大雁塔附近红梅花、玉兰花、 桃花这些争相绽放,五彩缤纷,煞是好看,漂亮娇美的桃花与古色古香雄壮的塔身交相辉映,为千年古塔平添一些盎然春意。
慈恩寺里墙脚的梅花开了,映红了大雁塔。慈恩寺是唐太子李治为了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回报养育恩而建造的,建于648年。
慈恩寺玄奘三藏院中的玉兰花。满枝的玉兰花花瓣和漂落地面上的花瓣都洁白无瑕,芳香高尚,如同明朝文征明在《玉兰花》诗里写那般:“袅娜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位于慈恩寺里的大雁塔在一树树桃花的映衬下,平添几丝春的娇美。
大雁塔始建唐朝永徽三年(公元前652年),是唐玄奘为藏传统而建造,塔身七层,通高64.5米,是古城西安的地标建筑。“塔势如冒出,孤耸立龙宫。仰观出全球,磴道盘虚无。四角碍白日,七层摩天穹。”这也是唐朝诗人岑参诗中的大雁塔。
春季,慈恩寺中的那片竹海愈发翠绿色,通过竹海看大雁塔,古城堡隐约可见,披上一层神秘面纱。
成片的紫叶李开花了,一朵朵白瓣红心图片花朵缀满枝头,群众在大雁塔脚下花海里跳舞健身。
春天树发新芽,柔嫩似花。这季节春光明媚、枝上添绿、草木葱茏、芳草萋萋,大雁塔周边一片春光煦煦,怡人多彩多姿。
(由来:西部网)
由来: 西部网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于唐代在大慈恩寺内建造的,应该是先有寺后建塔,是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来的经卷佛像而主持修建。层数和高度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七层塔身,是西安标志性建筑。明朝期间大雁塔进行了修建加固,经过此次改建后也。
今天是西安封城的第十五天也是你格外关注微博热搜的第十五天西安十三朝古都每一块砖瓦 每一寸土地都带着古老而苍茫的气息在此之前,我们曾多少次看见西安“这烂怂大雁塔有啥好看的嘛”“你这是不是要上电视是吧”“咳咳,我们西安不光有大雁塔像名胜古迹还有
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大雁塔虽然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但却高度融入了华。最近看到有人说,“大雁塔源于印度,是印度风格的建筑,称其为中国著名古建筑名不副实”。
[造塔始末]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佚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卷、657部梵本佛经,遂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上书高宗李治,建议在大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原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来源:运城新闻网“雁塔之大,鼎铛有耳。整个建筑气势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西安广播电视台开设音频专栏《我在西安等你》今天让我们跟随好声音感受大雁塔的历史文化我在西安等你——大雁塔来自长安号:「链接」点这里收听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已然成为西安必去的旅游景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大雁塔改建了多少次。
2018年春节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的“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以大唐不夜城为主的开放式景区深受追捧,让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感受到了久违的年味。无疑让“梦回大唐”成为现实,让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之城。2019年将至,全新的“西安年·最中国”主题活动。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今天是大年初五,如果按照往年春节假期惯例,依然是游人出行的好日子。今天因为有特殊情况,我不得已需要外出。
西安是你一个不能忘记的地方,这里有3000年建城史,1100年建都史,且随我们,探究这里的每一块城砖,每一条马路,每一棵古树,每一座庙堂,每一个村落,每一处高耸的院墙。还有那无数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爱恨情仇、千古绝唱。